邯郸日报社小记者走进邯郸地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探究竟
2024-09-01 来自: 广汽丰田 浏览次数: 1
产品介绍
地球为何会发生地震?地震前有什么预兆?地震后要如何自救?为普及地震科学知识,提高小记者防震减灾意识,7月25日上午,本报组织小记者走进邯郸市应急管理局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,学习地震和避震救险的相关知识,解开地震监测及防震救灾的神秘“面纱”。
活动伊始,小记者们首先来到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展厅,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图片,讲解了地震形成的原理、造成的灾害、如何防震避震等知识以及国内外发生的大地震案例。小记者们边听边做记录,还详细询问了自救自护知识。工作人员解释:“在日常生活、学习中,大多数人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,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好地震防御工作,提高科学预防技能和减灾意识。”通过讲解,小记者仔细地了解了地球的构造、地震产生的背景、地震带的分布、地震波的种类、地震来了怎么办等知识,对防震减灾工作有了初步了解,对识别地震谣言、家庭防震避震知识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随后,小记者们还观看了地震科普故事宣传片。宣传片利用动画形式,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地震形成、预防及震级和裂度等方面知识。小记者们通过视频了解到,若遇到地震,不要惊慌失措,一定要沉着冷静,仔仔细细地观察周围地形环境,迅速有效地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自救或互救。例如:地震时要迅速钻到床下、桌子下或躲在承重墙之间距离最小的房间,如卫生间、厨房等较小空间,并且要注意保护好头部,绝对不能去阳台和窗口下躲避。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、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,或者易于形成三角形的空间——空间小、有支撑物的地方;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与安全的地方。行驶的汽车和火车遇到地震时要减速停车,震后再谨慎前行;在城外,要避开山脚,陡崖、陡坡、河岸和高压线等地方。地震时,要避开危险场所,如狭窄街道、危险破旧房屋、易燃易爆危险场所、有毒有害场所等;在海边的话,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,以避免地震可能会产生海啸的袭击。另外,地震来临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、立交桥的上方和下方。应急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还围绕地震来了怎么办、地震信息发布该听谁的等内容,为小记者讲授地震科普常识,增强同学们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。形象生动的地震动画片放映结束,小记者们意犹未尽,热烈讨论动画里的情节。
“地震发生后,可能会发生哪些次生灾害?”“当我们遇到地震,应该拿些啥东西呢?地震时,是不是先往门口跑?”活动中,小记者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,工作人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。
“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,大开眼界,受益匪浅。”小记者许欣悦表示。小记者刘子萱说:“参加本次活动很开心,也觉得很有意义,了解到很多地震科普知识,回去后一定会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同学们。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都表示,通过此次学习收获颇多,意识到只有储备防震避震知识,提高防灾意识,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多保障。
本次活动旨在向孩子们普及防震减灾知识,让防震抗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。通过参观学习,激发同学们的兴趣,起到“教育一个孩子,带动一个家庭,影响整个社会”的宣传教育目的,从而防患于未然,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。